抢庄! “有桩”单车永安行欲抢单车第一股
行业 抢庄! “有桩”单车永安行欲抢单车第一股 行业 | 2017-04-08 23:11 抢庄! “有桩”单车永安行欲抢单车第一股 科技快评

有桩也好,无桩也罢。共享单车如何“安全”回家!

正当ofo和摩拜争着做共享单车这幅“牌局”庄家的时候,不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近日,快评君注意到,在3月24日递交IPO招股书申报稿后,永安行已于6日申请过会,这也意味着永安行的上市进程又快了一步。在共享单车“橙黄大战”正酣之时,永安行能否成功“抢庄”?其背后所代表的有桩单车、无桩单车模式谁能抢先被资本市场认可?

盈利成单车上市“拦路虎” 谁会是单车第一股?


其实,永安行此次闯关IPO已不是第一次,该公司2015年曾递交IPO文件,不过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何永安行为何选择此时再次卷土重来?

快评君认为,这与政府的态度不无关系,今年两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部长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态度毋庸置疑。目前来看,监管层同样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是持鼓励的态度,这也是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迅猛、谋求IPO的主要原因。显然,永安行看到了这一点,在此次招投书中,“共享单车”一词出现约226次,而早在2015年6月永安行提交的IPO申请中,有媒体统计共享单车一词仅出现了不足10次。比较两者,相差达20余倍。不过市场前景不明、市场竞争残酷,特别是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仍然是永安行等单车企业IPO之路上无法逾越的“拦路虎”。

IPO的决胜因素在于业务持续盈利能力,永安行在招股书中提到,其已开展的210个左右的市、县中,大约有100个市、县是通过系统运营服务模式,截至2016年底,上述合同金额约30亿元(大多为政府连续五年平均支付之和),这一存量可为永安行2017年带来保底6亿元左右的运营业务收入。可以看出,永安行的收入很大部分靠“有桩”单车支持,说白点就是将服务直接卖给政府,比如跟某地方政府签约,帮你建多少桩,投入多少自行车,然后政府付款,收入有所保障。不过这种“有桩”单车的盈利模式在“无桩”共享单车的冲击下能否维持,依然很难判断。在快评君看来,单车企业能否顺利IPO、未来能否被资本市场认可,还要看有桩单车和无桩单车两种模式的进化发展,单车第一股或许是“有桩”、“无桩”共享单车博弈的一个缩影。

有桩无桩 共享单车都需要一个家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单车成为共享经济概念的新爆点,在各路资本推波助澜下,共享单车出现“井喷”,各路单车涌入街头。不过不可否认,这种“无桩”的单车一举打破过去“有桩”公共自行车的束缚,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共享单车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和软硬体平台,让用户的骑车、还车体验突破了固定空间的限制,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与此对应的是早先各地政府主导下安置的有桩公共自行车,还车、借车要找到自行车桩才行。在新一波的共享单车热潮中,大部分入局者和摩拜、ofo一样都是“无桩派”拥趸,相比之下永安行则不同,目前永安行主要做的是有桩公共自行车的生意。

与“有桩”单车投资大、覆盖区域有限、便捷度差相比,“无桩”单车优势明显。当然,“无桩”单车模式并非完美,随着无桩共享单车的野蛮扩张其弊端渐渐被爆出,无桩共享单车增长快速,但相应的配套单车设施却没有跟上,庞大车队的维护问题也暂时无解。在北京,共享单车在一些区域犹如癌细胞一样堵塞着交通,堆成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山坡,还有很多用户乱停乱放,影响行人出行抱怨常常不绝于耳。

其实,在其他国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美国的一些城市开始对无桩的共享单车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小蓝车Bluegogo最早在今年一月底开始在旧金山开始运营,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许可。在当地交通部门对随意停放现象提出投诉后,小蓝车Bluegogo尝试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应对策略:Bluegogo买下了19个私人停车场,把它们设置成了共享单车停车位,以此来应对政府部门的投诉。

快评君认为,无论是“有桩”单车还是“无桩”单车,最重要的是为这些单车找到一个“家”,这个家既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硬件投入,同样也需要国民提高素质,能够送单车回到指定的“家”。

预知更多科技新鲜事,敬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科技快评(TMT-Talk)


-END-

本文由科技快评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