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谷歌、Facebook、三星都想让全球连上互联网?
推荐 为何谷歌、Facebook、三星都想让全球连上互联网? 推荐 | 2015-08-22 21:03 为何谷歌、Facebook、三星都想让全球连上互联网? 铭瑄

Google、Facebook、SpaceX后,三星也计划利用4600颗卫星来搭建全球网络。它们争相入局的背后都在图啥?

  在这颗星球上,可能大部分科技公司都会委身于市场和业绩,然后勤勤恳恳地经营着自己的业务。但也有一些科技公司却不甘于此,它们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想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一些贡献,比如Google、SpaceX以及Facebook等等。令人意外的是,现在新加入了三星。如果你还认为三星只是卖手机的,那就太天真了。

 895A504C-0043-4B02-A51F-06DE2AD2EBFC.png 

  前不久,这家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他们提出将通过利用约4600颗小型卫星来建立横跨全球的互联网路。这些小型卫星能在不同的通讯频宽间转换,并提供超过TB/s的传输速度,总容量能达到每月10亿TB之多,足够应付全球的移动数据流量至2028年。三星表示,他们将采用的是一种相对便宜的RF射频传输技术,因此整个计划看上去并不是天马行空。

  

  其实类似的构想最先是由Google提出的,随后几家科技公司相继跟进了。

  

  两年前,Google推出了Project Loon和Project Titan两个项目,前者是计划通过高空气球为地面提供网络连接,这些气球将在离地约20公里的平流层随风势游走,每个气球能够在空中逗留约100天。目前Project Loon计划正在斯里兰卡实行,预计明年3月完成,如果此次能够成功,谷歌将会把这些气球带到更多的国家。而Project Titan进展相对比较慢,它计划采用太阳能无人机为一些特定的地区(比如灾区等)提供网络服务。

  

  另外,Facebook也提出过用无人机把互联网带到发展中国家的想法,这些无人机和波音747大小差不多,能够飞行在60000-90000尺高空。并且,Facebook希望最快能够在明年试飞这些无人机。

  

  相比之下,SpaceX的构想和三星的方案比较相近,都是想利用卫星来向地面传输网络数据,不过它的传输技术是采用Ku波段卫星信号,成本会相对较高些。

  

  这些科技公司都希望借用前沿的技术,让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能够连上互联网,这样的愿望十分美好,当年谷歌提出这个构想时,许多人都被它的情怀所打动。不过,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都争相入局时,你可能会思考在这伟大梦想的背后,它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这将是一笔不错的生意。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仍有45亿人未能访问互联网,如果能够让其中5%的人可以上网,这个数字就是2.5亿。就算他们每个月掏出5美元的上网费用,那么每年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上百亿美元的规模。

  

  另外,它们更看重的是一种未来的趋势。试想一下,在未来通过谷歌的热气球或是三星的卫星技术,人们走到任何角落都能够连上互联网,那么电信通讯领域将会彻底被颠覆,原来的地面运营商将很有可能被这些空间网络提供商取代。

  

  对于Google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来说,网络是控制用户的入口,它们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让自己的服务变得无处不在。同时,它们也能够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在未来,数据就是一切。

  

  而对于三星来说,不但在未来的通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能够提升其移动设备业务。前面提到,全球有45亿人不能上网,但同时全球还有超过2/3的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如果能够为这些人提供网络,那么智能手机的市场空间也将会迅速扩大。三星则可以将其网络服务和硬件设备进行捆绑,不但推广了其网络服务也卖出了更多的硬件设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三星的研究报告仅仅是提供了计划,并不代表该项目已经落实投资。鉴于目前公司日渐萎缩的营收,要开辟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还是有一定的挑战。但可以看到,这几年三星开始逐渐对相关项目产生了兴趣。比如在今年2月,它组建了一支类似Google X实验室的产品创新团队,其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机器人等。

  

  七十几年前,三星靠着售卖蔬菜和干鱼起家,随着韩国改革的推进,这家公司抓住政策红利,逐渐向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领域横向发展,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占据了韩国GDP的1/5。

  

  在韩国,三星已经深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但在全球范围,它为人类未来所作出的贡献似乎还远远不够。不过,如果这次它真能够让全球都连上互联网,对于其发展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原创作者:树马界马叔


-END-

本文由铭瑄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