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摇启动到车轮上的超级计算机:汽车迎来初代iPhone时刻
汽车 从手摇启动到车轮上的超级计算机:汽车迎来初代iPhone时刻 汽车 | 2020-06-05 10:09 从手摇启动到车轮上的超级计算机:汽车迎来初代iPhone时刻 汽车之心

因为技术发展迅猛,汽车的进化的曲线越来越陡。

作者 / 李笠

编辑 / 王德芙

出品 / 汽车之心(微信 ID:Auto-Bit)

汽车自诞生以来,其技术就一直在进化。

近些年来,因为技术发展迅猛,汽车的进化的曲线越来越陡。

1886 年卡尔·奔驰发明了汽车,1908 年亨利·福特在 T 型车上引入了革命性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1922 年,电打火开始替代原始的手摇曲柄,但直到 1949 年克莱斯勒才开始在量产车上引入钥匙启动系统。

至于车辆上首个舒适性配置——点烟器,诞生于 1921 年。

1930 年,收音机开启了车载娱乐的先河。有了车载娱乐,用户对车辆的驾驶舒适性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1951 年,转向助力出现,两年后克莱斯勒把空调安到了汽车里。

大众普遍认为是高科技的巡航控制,其实 1958 年就诞生了。

1959 年,沃尔沃开始在自家车型上配备三点式安全带。

上世纪 60 年代,电动车窗、加热座椅与雨刮器开始普及。

ABS 诞生在 1971 年。1974 年,数码仪表盘开始出现。上世纪 80 年代,安全气囊成为汽车的标配。



1990: 车载卫星导航


要谈现代车辆进化的起点,还得从上世纪 90 年代说起。


今天GPS 导航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曾几何时人们开车可是要时不时停下来看看地图的。

后来,各家公司开始开发导航系统,但它们普遍问题多多,主要是因为无法准确定位车辆位置。

1990 年,马自达首次在量产车上塞进了 GPS 导航系统,不过当时那款车只在日本市场销售。

美国用户首次见到车载卫星导航系统要到 1995 年了,当时来自 Oldsmobile 的选装配件售价高达 1995 美元。

到了 2000 年,民用 GPS 信号的准确性提高了不少,随后车载卫星导航开始逐步普及。

1996: 车辆接入网络

「联网汽车」绝对是 21 世纪的时髦词。

1996 年,通用联合摩托罗拉推出了首款车载联网系统「安吉星」(OnStar)。

初代安吉星系统主要提供紧急电话服务,当时只有通用旗下的豪华品牌凯迪拉克才能配备。

随后,GPS 定位和语音数据传输成为标配。

如今,安吉星依然是通用旗下品牌车辆的重要功能,不过它已经进化到了第十代。

除了通用,其他厂商几乎也都开发出了自己的车联网系统。

1998: 彩色抬头显示

上世纪 80 年代,抬头显示(HUD)绝对是科幻级的配置,但到了世纪末这项功能终于正式落地。

很快,丰田与日产开始在一些车型上配备HUD,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日产 240SX。

1999: 自适应巡航

说到引领新技术,德国巨头奔驰绝对底气十足,不过一般只有那些顶配车型才能享受。

1999 年 Distronic 系统诞生,这是世界上首款雷达辅助的自适应巡航系统。

更接地气的三菱也毫不示弱,它推出了基于激光雷达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油门与变速箱来调节车速。

2000/2001: 蓝牙

蓝牙功能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你只能买到带蓝牙的车载音响改装件。到了新世纪,主机厂们才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

在美国市场,讴歌的 TL 车型是第一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

2001: 现代信息娱乐系统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历史,一两句话还真不容易说清楚。

第一款搭载触摸屏的车型,可以追溯到 1986 年的别克 Riviera,不过那时人们用的是黑绿双色的阳极管屏幕。

当时,人们普遍对触摸屏不感冒,因为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技术违反了人体工程学,毕竟要做什么操作你的目光必须离开前方道路。

宝马的 iDrive 系统 2001 年正式登陆 7 系轿车,信息娱乐系统大屏,再加旋钮与按键的布局终于正式定了下来。


21 年后,也就是苹果推出 iPhone 那年,车辆才开始逐步拥抱触摸屏。

2002: 泊车摄像头

第一款搭载后视摄像头的车型是 1956 款的别克 Centurion 概念车。

1972 年时,沃尔沃也曾在试验性的安全车上尝试了这一技术,但最终并未正式量产。

真正在量产车上,首次用到后视摄像头是 1991 年的丰田 Soarer。

不过,美国用户第一次享受到这一配置是在 2002 年,当时英菲尼迪发布了 Q45 旗舰轿车。2018 年,美国法律规定,市售车型必须标配后视摄像头。

如今,360 度全景摄像头则成了新的发展方向,近些年来这项豪华功能也在逐步平民化。

2004: 远程启动

主机厂大规模标配远程启动技术前,在修理厂改装远程启动其实已经很常见。

2004 年,通用终于开窍,决定出厂即标配这项功能。

在远程启动前,车辆要先完成引擎油压、温度、油门位置和电池电压等参数的自检,如果一切正常才能正常启动。

在超级热的夏天和超级冷的冬天,这项功能简直可以救车主一命。

2006: 自动泊车

提到自动泊车技术,第一家吃螃蟹是雷克萨斯。

2006 年,LS 640 轿车在底特律车展发布,自动技术震惊全场。

用户只需切换到倒档,然后按下触摸屏上的泊车按钮就能展示这一炫酷功能。

随后,其它车企也很快跟上。随着多年迭代下来,自动泊车的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顺畅,也越来越精确。

2007: 盲区监控

由于监管部门对车辆安全的标准越来越高,因此厂商不约而同地加粗了车辆 A 柱,致使车辆盲区进一步增大。

2007 年,沃尔沃在 S80 轿车上装备了盲区信息系统,当车主变道存在事故风险时,系统会给驾驶员视觉提示。

当时的福特还是沃尔沃的母公司,于是美国巨头开始大刀阔斧在自家车型上推广这一技术。

2008 年时,马自达也开始在 CX-9 上配备盲区监控技术,但仅限于高配车型。

2013 年以后,其他厂商逐步跟上。

2007: LED 大灯

曾经很常见的卤素大灯,不但费电,使用寿命也只有 800 小时左右。

于是,技术人员们研发出了 HID 大灯(氙气大灯),其成本与复杂度都比卤素大灯要高出一筹。

与前两者相比,LED 大灯则相对平衡,不但能射出高亮的白光,点亮速度、能耗与寿命也都有不错。

除此之外,采用小灯珠设计的 LED 大灯更易封装,能做出各种炫酷的车灯造型。

LED 大灯的初次使用,完全可以追溯到 1986 年的雪佛兰克尔维特,不过那时的 LED 只用在了刹车灯上。

2002 年,起亚在转向灯上采用了 LED 技术。

2008 年,「灯厂」奥迪开始发力,在 R8 的日间行车灯上用到了 LED。

美国市场上,雷克萨斯 LS 是第一个配备 LED 近光灯的车型,2009 年凯迪拉克凯雷德远光也用上 LED 光源。

要说全套使用 LED 光源的车型,还得说现款奔驰 S 级,这配置真是相当豪华。

2009: 手机-车机互联映射

现在,几乎所有厂商的车机系统都有手机互联映射功能了。

2009 年时,奔驰发布了初代 mbrace 应用,允许用户的智能手机远程接入车辆,实现锁车、解锁以及车辆定位等功能。

在那之后,主机厂的应用功能就越来越丰富,车辆状态检测、燃油量、车辆位置、远程启动都不在话下,车主甚至能在应用上预约各种服务。

2012: 自动驾驶汽车首个路测牌照

自动驾驶量产竞赛始于 2009 年,谷歌建立了早期的自动驾驶团队。

虽然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还要多年时间,但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已经惠及量产车型,比如车道保持、碰撞预警和更加先进的自适应巡航技术等。

2014 年,特斯拉发布初代 Autopilot,汽车智能化时代宣告正式开启。

2014: 苹果 CarPlay

虽然现代汽车都配备了信息娱乐系统,但无论是软件设计还是硬件性能都稍显过时。

2014 年,苹果紧随谷歌 Android Auto 发布 CarPlay,两套系统都将语音控制、导航、兴趣推荐和音乐等功能深入集成到了车辆上。

上车后,车主只需插上数据线,就能继续享受智能手机的便利。

2017: 手机充当车钥匙

1980 年福特的 SecuriCode 系统就正式问世,但无钥匙进入功能却一直不太起眼。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手机成了人的新器官,将智能手机与车钥匙整合成了用户新诉求。

直到 2017 年,特斯拉才满足了用户的畅想,Model 3 可以在 10 米外感应到用户手机并解锁车辆。

传统厂商行动稍慢,也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但相信它很快会成为一项普及的技术。

2018:全球首个车载人工智能系统


特斯拉是智能汽车的全球引领者,智能汽车离不开智能的语音交互。

2019 年 5 月,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就对外界透露,特斯拉正在研究一系列新的语音命令,为车辆带来更好的人工智能助理体验。


不过,「人工智能助理」被蔚来抢先发布了。

2017 年底,随着蔚来发布旗下首款车型 ES8,蔚来塑造一个能触动用户的虚拟智能助手——NOMI。

NOMI 是「Know Me(了解我)」的谐音,外形是中控台上的一个圆形小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NOMI 被人格化。

作为「全球首个车载人工智能系统」, NOMI 具有情感色彩的交互,让座舱有了人性化的温度。相比对着中控屏「隔空喊话」,NOMI 赋予了汽车以「生命」。



那么,NOMI 是如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车交互方式,让汽车从一个机器,变成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


-END-

本文由汽车之心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