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跳出互联网
互联网+ 阿里跳出互联网 互联网+ | 2020-08-28 09:43 阿里跳出互联网 悦涛

阿里不可测。

阿里不可测。

 

刚发布的2021年第一财季(今年二季度)财报,阿里以1537.5亿的营收和34%的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股价迭创新高。

 

5年前阿里从上市后的高点腰斩下来,也曾让市场跌眼镜。

 

市场没有办法用一种方法测量阿里——我觉得将来市场会给阿里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两套不一样的评估模型。

 

现在亮瞎眼的云计算和淘宝直播分别是11年前和5年前的决策布局。布局之初没有几个人能看清楚。在阿里内部都有争议。

 

其他互联网公司往往从看得见的流量入手,但驱动阿里增长的不是流量,流量只是结果。阿里巴巴这盘棋里包含了对B端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对C端的服务能力、对新经济的培养孵化能力,以及对外输出商业模式的创造力。

 

现在的业绩是十年前布局的结果,现在的布局又是面对十年后的世界。

 

阿里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一家应用型公司,而是一家系统型公司。

 

它做的不是应用,而是新经济的系统,或者叫模型搭建。一旦搭建成功,产生的效应又不只在阿里内部,还会长成基础设施,成为延伸到行业内的共识和风口。

 

虽然在表面上,阿里有各个局部的竞争对手,但在系统层面,它没有竞争者。

  

直播电商:创造新赛道

 

直播电商是过去两年全社会增长最快的新经济业态。

 

二季度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GMV)连续第8个季度同比增超过100%。头部主播之外的力量也逐渐繁荣起来,2019年,淘宝直播有177位带货超过1亿元的主播。

 

淘宝之外,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也试图加速构建电商生态。

 

 

最早确立这个商业模型的则是阿里。

 

2015年9月,淘宝推出内容开放计划。

 

2016年3月,淘宝直播上线。5月,李佳琦和薇娅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到淘宝直播的体系中。李佳琦从南昌美宝莲专柜彩妆师的身份被选中参加淘宝网红孵化直播,薇娅则是因为淘女郎的身份接受邀请。

 

当时的内外部环境是这样的:

 

即便还处在高速成长期,但淘系已经开始思考10亿级App用户增长的下一步:商业内容本身的丰富性还有什么呈现方式?买卖双方的互动远远不够,还可以做什么?

 

到2017年,快手开始电商带货的尝试。

 

2018年3月,淘宝直播登上手机淘宝第一屏,DAU迅速突破千万。同年,抖音在短视频和直播中进行大规模电商带货。

 

2019年4月,微信公众号也首次尝试直播带货。

 

直播从最早的娱乐,转化到产生商业价值的新场景,这个过程的前两年,淘宝是打桩者。一旦商业模式确立,供应链和前端衔接的模式成熟,成为通用模型,相当于给整个流量和内容市场充值。

 

这是阿里的强项,开创的商业模式一旦成熟,整个互联网行业纷纷复制。

 

但不是所有布局都能被轻易模仿。因为阿里沉淀了21年的to B服务能力,才是支撑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根基。

所以,KOL直播很多平台都能做,商家直播却不一样。本季度,商家直播产生的GMV已经在淘宝直播支付GMV中的占比超过了60%。

商家直播的持续火爆带动了一系列业态创新。比如,帮助商家设计、策划直播的代播机构,快速从去年的0家增长到现在的200多家。

当前,淘宝直播已经覆盖了全部的行业,更多线下的商超、商场、餐饮店铺也都掀起了开播潮。

 

 ②

培养基:新经济孵化新物种

 

近几年借力阿里生态脱颖而出的新品牌越来越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都已是上市公司。

 

前提是阿里在传统商业之外打造了一套以技术和信用为支撑点的新商业生态。

 

这些以往要长年积累才能形成的品牌效应,在阿里的热带雨林里快速成型,靠的不止是营销,背后是技术、运营策略和平台治理,加之电商之外的金融、物流和云计算。

 

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给自己的企业定了两个优化目标:对外,用户体验;对内,企业运行效率。

 

单靠自己,效率不一定够。良品铺子和阿里进行了大量的合作,线上线下渠道通、会员通,建设了自己的中台。如2019年在深圳试点把线上线下会员打通,可运营的会员翻了一倍,双11把全国2300多家门店接入了支付宝轻店系统,拉新效果提升了40%。

 

现在数据化运营渗透在良品铺子的全流程,包括员工管理、店铺选址和持续优化用户运营。

 

在阿里巴巴的金融支付、云计算、智能物流这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之后,对线上线下的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嵌合,这对其平台服务的企业来说增量显著,目标基本上如杨红春所说的:对内效率,对外体验。

 

在这个过程里,阿里体现的是基础设施的价值,虽然在前台跑的是流量和品牌,但是支撑他们的是这一整套覆盖企业运营基本要素的系统性能力。

 

线上的平台治理(知产保护、商品管理、打击假货抄袭等)也省去了传统商业运营的一大笔成本,逐渐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扩张效应。

 

在传统商业循环之外,阿里构造了一个培育新增长点的培养基,这个新商业循环更注重效率、信用和体验。

 

今后十年,还会有大量品牌、创业企业、开发者通过这个培养基孵化出来,它会越来越体现中国经济创造力的一面。

 

而在这背后,没有过去21年时间里打造的技术和方法论作为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延迟满足:打桩修路,十年树木

 

 

能成为新经济的培养基,是因为阿里是一家延迟满足型公司。

 

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离不开流量和变现。这两点带来的快感直接可见。阿里的成长过程大多是先打桩修路,流量后置。

 

打桩期的阿里过了相当艰难的一段日子。但战略前瞻和定力给阿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虽然流量是互联网企业不可缺的一部分,但驱动阿里扩张的不是流量,流量只是结果和验证。

 

现在双十一巨量的成交额,千人千面的用户和商品/服务匹配,金融支付的保障,新零售的线上线下贯通,智能物流的调度,都有一个坚强的基石:阿里云。

 

阿里云二季度营收123.45亿元,同比增速59%,2020年上半年累计营收245.62亿元,截至本季度,阿里云已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超过百亿元。

 

当年马云力挺王坚去啃云计算的时候,在阿里内外长达3年的时间都是不被看好的。现在已经成为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当别人开始发力时,阿里云则开始成为阿里继核心商业之外的又一个稳健的增长极。

 

这两天网络流传一段马云十年前在支付宝的一段讲话视频,马云针对支付宝的信贷业务说:

forget about money!把这件事情做透了——贷一二十万的钱给中小企业是我们这帮人疯了一样的梦想和使命的时候,一定能想出办法。

 

如今蚂蚁科技上市在即,以技术为内核的金融服务能力无出其右。

 

5年前阿里布局新零售,新旧商业的对接也是难度极大,因为基因不同。经过5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今天已经成为传统零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不争的共识。巧的是,和云计算类似,新零售在阿里的体系内已壮大起来。包括盒马、天猫超市、银泰等在内“其他”一项,在阿里这期漂亮的财报里占到收入的20%。。

 

云计算、金融科技、新零售,包括直播电商,阿里这些基础设施能力的构建都不是追流量或风口的过程,而是打桩修路。在打桩期没有回报、磕磕绊绊,资本和同行是看不懂甚至看不起的。

 

当这一整套生态建立起来、进入收获期的时候,尽管同行效仿某个方面,也没有办法复制时机和经验了。阿里不担心走没人走过的路或遭遇“不看好”。心态和取向的差异,也导致阿里和其他同行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

 

阿里一直在做“系统”

 

 

直到今天,阿里不算一家流量型的互联网公司。它到底是怎么扩张起来的?

 

理解这个问题,要跳出互联网。虽然阿里巴巴是因互联网而生,但它从一开始就是在做系统,互联网是东风,但更重要的是船的稳定航向。。

 

系统开发的前期很苦逼,有时也会被嘲笑。甚至拉开架势搞云计算的时候,阿里还被认为是BAT里技术最差的一家。

 

但是这个系统逐渐成型之后,它的扩张能力又持续超预期,且持续超预期。因为它的驱动力是信用、效率和体验,以及使命感——这锚定了阿里的战略起点,而不是包括流量在内的外部红利本身。

 

红利会枯竭,但信用在适合的生态里不断扩张。

 

传统经济板块最大的痛点是难以形成持续的信用体系,尤其是面向中小微企业商业活动的信用体系。国内实体商业的生产、流通、消费链条,都有巨大的内循环潜力可以挖掘。。

畅通的商业信用,包括金融信用和流通信用将有力地提升内循环的效率。

 

阿里其实重建了一套商业体系,从生产、流通、消费、体验到信用,中小企业是其中的主角。。这套系统又反过来可以对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才刚开始。而国家层面以畅通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提出,让这套系统能发挥出来的效应远不止当下所见。

 

阿里巴巴从未来5-10年的长程视野来看,阿里又一次跑在了机遇前面。

-END-

本文由悦涛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