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件大事,被这么做成了
看点 又一件大事,被这么做成了 看点 | 2023-07-03 22:40 又一件大事,被这么做成了 刘润

又一件大事,被这么做成了

观点 / 刘润主创团主笔 / 尤安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937篇原创文章

作为一个商业顾问,我出去见人、参访企业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介绍:

“这家公司很厉害,不到三年就做上市了。

“那个年轻人不简单,干成过10个亿的项目。

这是件大事。这是个做大事的人。真的不容易,真的很厉害。

可是, 那些把公司做上市的人,那些干成过亿万项目的人,那些好像多大的事都能办成的人,到底是怎么把事做成的?把一件大事做成,有没有什么共通的做法?我可不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来达成我的“小目标”?

这些问题,我也很想知道答案。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5月29日,中国第一款自己的大飞机: C919,成功完成了商业首飞。

人人都说,这是一件大事。大飞机,研发了16年,联动了200多家企业,协调了近30万人,拉动了一整个国家的产业链。

之前,全世界做成这件事的,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 现在,中国的商飞C919也顺利起飞了,还 已经拿下了共计超过1000亿美元的订单。 

又一件大事,被做成了。

这不容易。

拼技术,不容易。核心 技术,是不来换不到、买不了的。早起步了近半个世纪的波音和空客,已经用数以千计的技术专利筑起了壁垒,白手起家怎么竞争? 

拼市场,也不容易。市场,也是有壁垒的。要活下去,就必须打破壁垒,冲破巨头的垄断,在同台竞争时成为被选择的、 拿下订单的那一方,初出茅庐怎么取胜?

太不容易了。

中国,是怎么办成这件大事的?我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今天,和你分享,希望对你 有启发。 

一件大事

提问:什么是大事?

大事,都大在哪儿?

嗯,管着1万人,赚到1亿小目标,拿下10亿的单子…很多大事一聊起来,好像,面子都很大。

确实。中国大飞机,面子也很大。

一打开大飞机的报道,很多评论都说,这是“一个大国的起飞”,是“中国制造业的再崛起”,是“让波音和空客害怕的时刻”…

一看大飞机的首飞航班乘客名单,也都不简单。不是中国民航局局长、中国商飞董事长、东航总经理,就是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院士…

这排面,不愧是国产大飞机,国之重器。

可是,这个 航班票价不到1000元的大飞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面子? 

我和你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2005年5月,当时的中国商务部部长,曾在巴黎说过一句很心酸的话:

“中国只有卖出八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A380。”

当时,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利润微薄。哪怕卖出8亿件衬衫,赚的利润也只够买1架法国的大飞机。

造衬衫的,赚2.4元。造大飞机的,赚2.4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估算,不同的制造业水平,赚钱能力可以差上8亿倍。

8亿倍利润的产品,中国要不要造?

如果你试着说:“不要”,会发生什么?

我再给你看几个数据吧。

20, 1, 10万亿, 44万亿。

按照C919的母公司中国商飞的展望,未来20年,中国将会成长为世界第1大的单一航空市场,而像C919这种大飞机,光是在中国国内,就有10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放眼全球市场,这个市场规模还会再翻个4.4倍。

44万亿的“大蛋糕”,其中10万亿还是自己家的。你要不要吃?

如果你还是憋得住,继续说:“不要”,会发生什么?

首先,中国自己当然就吃不到这么大的“蛋糕”了。

但这,不是最难受的。

更难受的是,这么大的“蛋糕”,会被别人吃了。

因为,中国可以选择不去吃苦研发自己的“大飞机”,不去冒险争夺航空市场这块“大蛋糕”,但不能不面对未来近6000架大飞机的需求缺口。

有数据显示,到2041年,中国将保有近10000架大飞机,而今天全国大小飞机加起来,一共才不到4000架。未来,中国至少还需要买入6000架大飞机。

但这,依然不是最难受的。

最难受的是, “蛋糕”被别人吃了,还要被别人宰。

如果中国对大飞机有刚需,自己又造不出来,就不得不去找别人买,没有任何谈判筹码地去买。别人,可以随便叫价,随便收割。

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再回看这个新闻,你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中国,终于有自己的大飞机了。”

再回看C919的首飞航班乘客名单呢?

民航局局长坐前排,并不是第一次。

中国第一架国产支线飞机ARJ21试航时的前排乘客,就是民航局局长和一众高层。

再往更以前看,中国第一架国产直升机直-5的第一个非空军乘客,是周恩来。

所有的重视,是祝贺,更是为飞机的安全性能背书,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大事之大,是面子,更是里子。是30万参与研发的人、是数百家供应零部件的企业,是一整个国家的产业链,是不能拱手相让的万亿级市场大“蛋糕”。

可是,这个“蛋糕 ,怎么拿下?有了自己的大飞机,就能吃到大“蛋糕”了吗? 

当然不。

有里子的事情,通常还有一个特征:

有对手。

并且,都是和你一样,敢做大事、能做大事的对手。

而对手,是不会给你机会的。 

两个对手

你猜,中国的大飞机面前,有几位对手?

大飞机的市场,利润动辄能按万亿算,应该怎么也有大几十个玩家在竞争吧?

并没有。这块战场上,之前只有2位玩家: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

但这2位,就几乎垄断了全球所有的航空市场。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大的蛋糕,只有2方在分?其他人呢?

其他人,都还没能抵达战场。

因为大飞机,太难造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叫“现代工业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因为它既是一块“大蛋糕”,也是一道“大难题”:

科技能力、工业水平,综合国力,一科考差了都搞不定。

就在中国的C919起飞前3个月,同样历时十几年的日本国产大飞机项目,刚刚正式叫停。

除了日本,德国、印度……也都尝试解过这道题,但也都还没能成功。

而现在,这道难题,被中国解开了。

C919的母公司,中国的商飞,抵达了战场。

但是,它来不及享受掌声。因为迎接它的,是另一道难题:闯过护城河。

在商业世界,先到先得,并不可怕。后到的人,无非是晚些吃到红利。

怕就怕在,先到的人,懂得把时间变成优势。

怎么变?就地挖河。

挖一条,巴菲特经常强调的护城河。

护城河一旦挖好,这片领域的红利,就会变成先到者专属的超额利润。

后来者再想分走利润,也会难上加难。你仅仅抵达战场还不够,还必须跨过那条护城河。

显然,先到的空客和波音,是懂挖河的。

后到的商飞,要想跨过他们挖的护城河,必须先看懂,他们挖的是条什么样的河。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主要把“护城河”分为了四种:无形资产、转换成本、成本优势和网络效应。

空客和波音挖得最深的那条护城河,就是其中的第一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什么?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安安静静在那里,但一旦你试图逾越,就立刻会让你感受到让人绝望的阻力。

比如技术专利、法定许可、品牌。

这三种“无形资产”,就像三支护城河的“水军”。

你猜,波音和空客,在面对刚刚抵达战场的中国新玩家时,派出的是其中的哪一支“水军”?

没错,当然是,全部三支。

《空中对决》在聊航空市场时,曾这么写道:“在这里,危险大于荣耀,战争永无休止,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想放弃这一领域,都将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面前,是不可拱手相让的市场。

面前,也是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中国大飞机,到底怎么做,才有机会跨过两大航空巨头挖了至少半个世纪的护城河,冲破这三支“水军”的防御?

技术、法定许可、品牌,我们一个一个说。 

三支“水军 ”

第一支护城河“水军”,叫“技术”。

防守的一方,要确保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会,但不让你会。

越是高精尖的技术,越要保护好。

不教,不换,不卖。

一旦能确保你一直不会,我就能做第二件事了。

第二件事:你要用,就只能来求我。

怎么求?用高价,和我换。

换到后呢?也不意味着永保安宁。

我今天想制裁你,今天就可以让发动机断供,让你的大飞机无法生产。

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是,真的没有吗?

进攻的一方,当然会想办法。

中国大飞机,也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合作。你会你先来。

发动机我确实短时间研发不出来,也确实只能来找你合作。

但是,这不代表我一定会丧失主动权。

比如,我可以和你,按“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合作。

依然是,我需要什么,你提供给我什么。

不同的是,相比直接向你采购,我还可以和你合资。

共享盈利,共担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此,让“卡脖子”的成本高一点,概率低一点。

但是,技术,依然很难学会。脖子,依旧还在别人手里。

怎么办?

做第二件事:自强。我不会我学。

一边忍着“卡脖子”的焦虑,一边拼命想办法。

在真的被“卡掉脖子”之前,想办法通过合作学会别人的技术,想办法通过创新研发出自己的技术,想办法提高国产化率。

听起来,很艰难。

然而,这样艰难的突围,我们并不是没有经历过。

上一个这么艰难的,是中国高铁。

也是一开始被嘲国产化率不高,也是因为技术被国外卡脖子。

中国高铁怎么办?也是一边合作,一边自强。

先走出一步,与国外合资,让中国先有高铁。

再一步一步走,把搞不定的技术难题一个一个地搞定,把国外的一点一点地换成国产的。

直到,弯道超车。让中国高铁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高铁专利总申请量的99.52%,让中国,成为全球高铁第一大技术来源国。

先走出一步,再一步一步走。

这,是中国高铁以前做的,也是中国大飞机正在做的。

同样的策略,也可以用来攻破其它“水军”。

比如,第二支护城河“水军”:许可。

什么叫许可?

许可,就是我能做,但你不能做的事。

今天,所有大飞机,要想能在全球飞国际航线,乃至能卖给全世界,都要拿到欧美颁发的适航证。

如果没拿到呢?如果中国的大飞机只拿到了中国颁发的适航证呢?那就只能在中国国内飞,卖给中国航空公司。

欧美的适航证,就是欧美的许可,空客和波音的护城河“水军”。

这支“水军”不攻克,中国的大飞机就会一直被排挤在利润区外,而欧美的大飞机则会在利润区里一直没有竞争对手,一直享受超额利润。

许可这支“水军”,怎么破?

首先,还是,先走出一步。

中国的大飞机,拿不到欧美适航证,不能一口气卖遍全球,那就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四川航空、海航航空…在5月首飞之前,中国的C919,收到的订单就已经超过1000架了。

然后,还是,再一步一步走。

拿到自己国家的适航证后,就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签双边适航证,一步一步拓宽C919的适用范围。

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目前,我们已经和27个国家签订了双边适航协议,让大飞机可以飞入他们的领空。

第三支“水军”,叫品牌。

什么是品牌?

品牌的关键,是比谁更有知名度吗?

不,品牌的关键,是比谁更占领了消费者心智,谁更拥有定价权。

我和你摆在一起,消费者就是更了解我、更信任我、更偏好我。

一个LV的包,就算价格定得比其它品牌的同款包贵50倍,也依然可以卖得出去。

比起技术和许可,品牌这支“水军”,来得更看不见摸不着,但阻击竞争对手的力度,却一点都不小。

波音,1916年成立的。空客,1970年成立的。商飞,2008年成立的。

波音和空客,已经在先出发的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里,沉淀出了无法被忽视的品牌优势。

今天,一个街头摊煎饼的小哥都能随口说出波音747,每个航空公司都熟悉空客的主流机型表现。一眼就认得出,不想都信得过。

现在,中国的大飞机,和波音、空客摆在一起,被采购方挑选时,怎么办?

中国的大飞机,怎样才能攻克品牌这支“水军”,为自己提高胜算?

首先,依然是,先走一步。

既然在品牌方面暂没优势,就先去找能打造出优势的地方,比如:价格。

一张报价对比单。

波音B737、空客A320、中国商飞C919。

1.2亿美元、1.1亿美元、0.99亿美元。

你说,谁会被多看一眼?

谁被多看一眼,谁就多得一分偏好,多一分胜算。

但是,低价带来的胜算,是有限的。

因为低价能解决偏好,却解决不了信任和了解。

要真正攻克品牌这支“水军”,中国大飞机还要争取得到更多信任和了解。

怎么争取?

没有捷径。

依然是,再一步一步走。

培养品牌这支“水军”,空客用了几十年,波音用了上百年,中国商飞当然也需要时间。

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一单又一单地稳定交付,一次又一次的高质量维保,一年又一年的零事故记录,积累中国大飞机自己的品牌力量。

技术、许可、品牌,这三支“水军”,确实支支致命。

但面对这样致命的一支支 “水军”,中国的大飞机却选择一次次发起进攻。

先走一步,再一步一步走。

无论一开始脖子被卡得多焦虑、多狼狈,无论离胜利过河还有多少关、多少年。

走下去。

最后的话

什么是大事?

有一位跨国企业的CEO,曾就他做过的一个里程碑级的项目, 分享经验。 

这个项目,价值数亿,多国协作,相关方上百。人人都说,他办成了一件大事。

但他却说:人们看到的,是报道、是升迁、是里程碑。但我真正做过的,都在电子邮箱里的那1000多封邮件里。

邮件,是一封一封写的。会议,是一场一场开的。资源,是一遍一遍协调的。问题,是一个一个解决的。进度,是一点一点推进的。

在过去办成的很多件大事里, 中国,也都是这么做的。

比如北斗卫星导航、比如天宫空间站、比如和谐号与复兴号。

而现在,又一件大事,被这么做成了:中国的大飞机。

技术的知识产权,是一个一个攻克的。零件的国产化率,是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提升的。适航证的获取,是一个一个谈下的。国际的市场份额,是一单一单争取的。

其实,哪有什么大事?

大事,就是一个一个的小事。

就在你眼前,就在你手里,就在你脚下。

办大事,就是走远路。

先走一步,再一步一步地走。

没有捷径。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小步,快走,坚持,不停。

再长的路,也能走完。再大的事,也能做成。

祝你,练好基本功,带上平常心,走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