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约谈的喜茶,为何频在营销上翻车?
MR学院 被约谈的喜茶,为何频在营销上翻车? MR学院 | 2023-12-06 11:27 被约谈的喜茶,为何频在营销上翻车? 柴狗夫斯基

本末倒置从来不会有未来。

前几天,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推出的「我佛持杯」营销可以说火得一塌糊涂。

比如一经推出,就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全网的讨论关注。‍

只能说,在营销上,茶饮、咖啡赛道的品牌们真是太「会」了,就比如今年最让人关注的联名营销,细数一下,比如酱香拿铁、FENDI喜悦黄等等,基本上被这赛道的玩家承包了。

他们就是能那么精准的抓住这届网友们的痛点、痒点和爽点

好比这一次喜茶的「我佛持杯」瞄准的是今年打工人最喜爱的表情包「无语菩萨」系列。

当打工人上班的时候,手捧一杯,简直就是活脱脱的状态表达,是对上司、资本家表达不满无声回击的嘴替。‍

以前,这些表情包只能暗戳戳的丢在小组讨论群,现在可以大大方方的怼在对方脸上,你说这爽不爽。

当然了光捧一杯奶茶还不够,比如周边、冰箱贴等等。如此击中打工人内心的联名,肯定会火,但火的程度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比如在小柴的朋友圈,就有不少人排队晒买到的「佛喜杯」。

但根据活动规则,杯子突然是随机的,没法指定的,也因此,不少人为了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佛喜杯,直接开启了盲盒模式。

比如小柴朋友圈就有个用户因为没有买到无语菩萨,更是连续点了几次外卖,在朋友圈文字直播。

还有更夸张的,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吐槽:自己买了13杯结果全是伏虎罗汉。‍

怎么看怎么有点奇怪,花钱卖饮品,不是冲着口味去的,而是充着包装去的,买不到喜欢的,就使劲买,两个字描述,那就是真任性啊!

当然了,喜茶不仅联名玩的好,还学会了盲盒那一套,这两个加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无敌的「工资回收器」。

但是话又说回来,喜茶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消费者竟然不是冲着产品本质去的,这真是产品部得要天天喊营销部大哥的节奏。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花钱消费除了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开心最重要。就好比马斯洛需求层次所表达的,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才是品牌和消费者共同追求的上升阶梯,那么这一波,大家都赢了。

但是对于小柴这种午饭晚上吃一个馒头的穷小编来说,这样的营销的感觉就是被这些品牌妥妥的被摁在地上无情的玩弄,最后还心甘情愿的打开钱包,说这营销真做我心里了。

不过,这个吸金、吸睛无数的成功营销,在吸金、吸睛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人表示,宗教元素用于商业宣传合法吗?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利用广告、招牌、宣传片等对宗教造像、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进行商业宣传和商业营销实质上是借教敛财,违背了宗教组织的非营利性质,损害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那么这一点,喜茶这么大公司在策划这件事的时候就真的不知道吗?‍‍

还有用户则表示,「可以不信,但不能不尊重啊」

还有用户则表示:「喝完杯子随意扔掉,领着年轻人造孽,心中没有敬畏着实不应该」「还是要有一颗敬畏心,商业不要消费神佛」

没成想,质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成功吸金、吸睛后,喜茶的这次联名营销却翻车了。

今日一大早,喜茶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喜茶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被约谈。‍

这条热搜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突破2.3亿。‍

热搜的原因是,喜茶此次联名违反了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根据《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宗发〔2017〕88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

同时,据报道,因这次营销外包装的宗教元素,也遭到众多批评。

12月4日,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人员反馈称,该局于12月1日约谈了喜茶公司,该公司于12月3日做了下架处理,同时就相关情况作出检查。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民宗部门和市场监管等部门会商研究,他们(喜茶)其实打的是个擦边球」。

对此有用户表示:「假寺庙假和尚真骗Q,怎么不见你们管呢?你们真不愧是敏感肌呢」

也有不少用户表示惋惜:「还没喝酒绝版了

也有用户表示:现在这些茶的品牌都感觉重心偏到了联名上了,都在想靠联名一步登天,大赚特赚

现在品牌的心思都花在产品以外的地方了,弄噱头,各种联名,本末倒置,不管什么时候,产品好、品控过关才是重点!」

「标都没注册就开始叫卖,没写有伤相关公众的宗教感情都算是护着你了。」

但不管怎么说,喜茶此次联名营销是一次商业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卖更多的产品,而恰恰,《宗教事务条例》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借教敛财。

错了就是错了,挨打就得立正。至少,喜茶因为这些宗教元素,实实在在的变现了。‍

或许很多消费者下单行为并不是因为宗教,只是觉得有趣,小柴也一样,主观上觉得,这样的营销也很有趣。

另一层面,也得照顾信众的感情不是?尤其这还是实实在在的商业行为。还有就是不管怎样,不管你信不信,不能为了赚钱,把敬畏之心丢进垃圾桶。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也不是喜茶第一次因为联名营销翻车了。‍‍‍‍‍‍‍‍‍‍‍‍‍‍‍‍‍‍‍‍‍‍‍‍‍‍‍‍‍‍‍‍‍‍‍

比如此前,喜茶与藤原浩搞了一次联名营销,可以说在当时火出圈,产品也不出意外的卖爆了,但随后有消费者发现,在赠送的联名徽章上,写着「喜茶愚人节限定爆炸头徽章」,被质疑,将愚人节囤货拿出来做联名周边,是割韭菜吧?‍

除此之外,还有喜茶与杜蕾斯的联名也引发巨大争议。在这次事件中,杜蕾斯在微博上与喜茶进行了一次「今夜,一滴都不许剩」联名营销,但力道太大,粗俗露骨引发巨大负面舆论。

事情是这样的,杜蕾斯发了一条与喜茶联动的微博:「Hi,还记得第二次约会,我对你说你的第一口最珍贵」?配图上则写着:今夜一滴都不许剩。

喜茶则回应:「Hi 杜杜,我记得那次约会,说好了从那天起,你唇上始终有我的芝士」,且还补充了一句:「各位坐稳,今天车门已焊死」

这一来一回,可以说「恶心」到了不少网友:「这机灵抖得又蠢又恶心」「对不起,有点恶心」「你们是认真的吗,我真的不想和喜茶了」

「你们家公关费没地方花了吗?那么low的广告都出了,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大部分喝你们奶茶的群体都是女性吗!」「喜茶TMD恶臭了

经常关注微博热搜的柴油门应该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在消费市场,茶饮行业的营销是热搜的常客。

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公司才需要源源不断的营销呢?那就是本身主营业务缺少差异化,只能靠营销来不断的续命,也只有通过博眼球的各种营销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换个角度来说,在茶饮行业,真正需要长期经营的,营销的重要程度是远高于产品的。

茶饮行业过度的同质化,也到这这个行业是一个严重依赖营销的行业,而喜茶自诞生以来,关注度几乎和各种营销是绑在一起的。

相关统计,自2017年以来,喜茶展开的跨界联名达100余次,更是覆盖到了各种热点IP,方式也是死层次不穷。

但如今,茶饮行业的同质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营销也开始疯狂内卷,加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这种联名开始免疫,效果也大不如前了。

以至于,要想出圈,出格、擦边球似乎成了不得已的选择,但这样的方式,迟早会反噬品牌。

除了消耗口碑,更大的副作用在于,弱化产品本身的投入,而将大量的资金、资源和精力都花在营销上,陷入恶性循环。

而这似乎也在喜茶身上体现出来了,比如喜茶不火了似乎已经成为网络上的热议话题,而要火一次,似乎只能通过这种出圈的营销。

要知道,本末倒置从来不会有未来。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