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撞上AR,AR出版物火爆背后的隐忧
游戏 出版撞上AR,AR出版物火爆背后的隐忧 游戏 | 2017-02-28 10:46 出版撞上AR,AR出版物火爆背后的隐忧 安福双

在更遥远的未来,AR技术也许会如同光盘一样,成为出版物中常见的一部分,乃至被逐渐代替。

2017年春节,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如期上线,这次活动除了更高的获奖率和最高奖金“666”的诱惑外,新加入的AR扫福元素也非常吸引人。对准大街小巷的“福”字扫一扫,便有机会获得福卡。这项元素的加入,增加了互动,吸引了参与者,也让AR技术又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一种将虚拟世界重叠在现实世界上,给受众带来超现实体验的神奇科技。虽然自2014年起便有出版社对AR出版物进行尝试,但都是小打小闹,2016年,AR出版物才真正大规模地走进图书市场,引起业界关注。

多领域尝试,新技术引领市场风向

少儿出版领域和专业出版领域中,均有出版机构对AR出版物进行了开发。其中少儿出版领域的AR出版物,是这一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出版领域的相关出版物数量,虽无法与少儿出版领域相比,但也在不断增加。目前,AR出版物市场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未来或将会有更多的图书细分类别与AR技术结合。

少儿出版领域的AR出版物在这一市场占比最高,《科学跑出来系列》《神奇AR早教启蒙系列》《魔法学院系列》《摩客涂画乐》《恐龙大世界》……无数出版机构和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尝试。

中信出版社、海天出版社、海豚出版社等综合性的出版机构,以及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少儿社和教育社,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此外,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一些科技社、美术社等专业出版社,也在积极进行尝试,以童书为依托,结合AR技术进军这一领域。

AR技术在少儿出版领域应用得如此广泛,其原因并不难理解:

首先,少儿出版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所占份额巨大。特别是2016年,据开卷监测数据,细分市场码洋比重少儿(23.51%)首次超过社科(23.09%),成为图书零售市场中最大的细分类。

其次,未成年读者,特别是幼儿的好奇心旺盛,且接受能力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徐慧谈到,“AR这种新的技术方式被运用到图书领域,会给孩子提供更加有趣的阅读体验,它能调动视觉、听觉、行为动作等来完成阅读,学习科普知识。”将AR技术应用在童书中,能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对于教学有益。相较于其他图书类别,AR技术明显更能够满足少儿出版对于内容多元呈现的需求。

不论是出于利润,还是技术适配性方面的考虑,少儿出版领域都是应用AR技术的最好选择。

专业出版领域也出现了许多AR出版物。《大内咪探故宫猫AR绘本》《漫话·黄帝内经》《向大师学绘画(AR交互版)》等等,遍及展览、医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大内咪探故宫猫AR绘本》这类与展览相关的图书,借助AR技术,扩大了读者的视角。原本纸质图书即使附上光盘也只能提供2D影像,许多三维结构无法全面展示给读者。但是AR出版物不一样,它可以把3D结构完全展现给读者。读者甚至可以不出家门,便领略故宫建筑的风采。《漫话·黄帝内经》等晦涩难懂的古代专业性书籍,也通过这一技术变得生动有趣,更加有吸引力。

《向大师学绘画(AR交互版)》之类教学类图书,则是切实利用了AR技术的特点。3D的教学,更能让读者体会到笔尖在纸面上的走势及行笔方法。对于这类教学图书有开创性意义,可以凭借新技术,传达靠视频光盘无法传达的内容。这些均是对各个领域的有益开发。

不论是少儿出版领域,还是专业出版领域,现阶段的AR出版物,均是在利用AR技术完善出版物本身,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出版+技术,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AR技术和出版领域的结合,在为内容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不论是以新技术重构内容呈现方式,还是借此对已有品牌进行拓展延伸,都为图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切也都带来了新的盈利点,使得AR出版物在收益效果上要高于同类普通出版物。

首先,AR技术重构了一些出版物的表现形式,使其变得更富有吸引力。不论是将其应用在教育领域,构建孩子们更易接受的知识传播方式;还是将其与专业类图书结合,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且直观,这些都是依托AR技术提升了出版物的附加值,从而使其更具吸引力。

其次,AR技术有助于出版者获得更多的读者资源。作为“黑科技”的AR技术本身就很容易聚集大批抱有好奇心的读者。而且,这一技术对书中内容的立体化,使得原本平面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图书和读者交互的过程中,读者更容易沉浸在内容中。读者对内容沉浸得更深入,就更容易培养其对后续系列产品的忠诚度。

再次,新技术也能使已有品牌进一步发展,保持读者忠诚度。对于已有品牌,利用AR技术可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产品,巩固自己的品牌地位,从而避免原本忠诚于这一品牌的读者,因为希望体验本品牌未加入的新元素,被其他品牌产品吸引走。

最后,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点,AR出版物显现出优秀的盈利能力。获得更多读者资源,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而AR出版物现阶段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其读者都只会变得更多。

而成本方面,虽然加入AR技术后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但其价格并不昂贵。据深圳市摩艾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福双介绍,“一本AR出版物的主要花费在3D模型与配套的AR应用两方面。具体费用多少,则要看建模数量以及APP功能。通常来说,费用在5万—20万左右,花费时间则在1—3个月。”

对于需要购买版权的引进版AR出版物来说,这项成本的影响更小。据中信出版社“小中信”负责人卢俊透露,《科学跑出来》系列图书,由于定价较高,在协商版权问题时,所定版税率与普通出版物并无太大差别,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加入而额外收取费用。

成本并非天价的同时,AR出版物又具有较高的定价。从2016年年初开始,其单册价格就达到了50元左右,几乎是普通出版物的2.5倍,近期还有继续加高趋势。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闫旭直言,根据其出版社已有AR出版物的销售情况,“因为定价的提升,相同销量的情况下,AR出版物有着更为优秀的市场表现,其单品贡献率明显高于单一纸质图书。”其出版社2017年将推出的新品《大吉AR涂涂乐》,定价为138元,相比之前50元左右的定价大大提升。按此推测,未来AR出版物的单品盈利能力还将大大上升。

各种无形与有形的收益,使得AR出版物相较大家耕耘多年的普通出版物,更为引人注目。收益高于投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AR出版物还将继续作为出版机构的宠儿,受到追捧。


居安思危,火爆态势背后也有隐忧初现

作为文化领域老牌的内容提供者,各个出版机构在内容、版权、发行营销经验、品牌等等方面均有极大优势。虽然现阶段大多数出版社无法提供技术支持,但借由与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合作,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随着合作的进行与逐渐磨合,技术与出版的融合将更为紧密,出版物的呈现方式也将变得更多元化。

安福双提到,“教育、展览、广告、房地产、旅游都是比较适合嵌入AR技术的行业。”现阶段AR出版物已经涉及到的领域,也还远远没有将其这些领域覆盖完全。

现阶段AR出版物更多的出现在图书领域,但期刊、报纸出版也很适合这方面靠拢。而且,媒体对AR技术的应用可不局限于内容,在其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方面,AR技术的应用能为广告商提供更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闫旭曾提到:“随着三维模型和动画库的不断积累,后期多层次衍生产品的不断开发,将不断降低成产成本。”相比图书,期刊和报纸在开发APP后可以重复持续地使用前期AR模型,后续成本会更低。

未开发的市场如此广大,再加上之前提到的AR出版物带来的诸多收益,自然不会有人想放过这个机会。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市场依旧巨大,获益依旧丰厚,AR出版物自然也将继续火爆下去。但火爆趋势下,也有一些问题初现。

一些出版社简单的把AR当成了一个新奇的噱头,吸引好奇心旺盛的消费者。在现下的市场培育阶段,这会让一些读者认为AR技术不过是“黑科技”,体验一下就足够了。劣币驱逐良币,随之而来的会是后续产品销量减少。在上升阶段情况尚不明显,但如果不做改变,未来的市场将损失一大批消费者。

AR出版物单本定价较高,但其中的大部分单本所含内容相比普通出版物要少得多。AR出版物普遍定价较高,但其中的一些尚不如普通出版物内容含量丰富。长期以往,手握财政大权的购买者,可能会慢慢不愿购买。

同时,现阶段的AR出版物大都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上的APP来呈现效果,技术的应用也就限制在这一平台上。如果没有大的技术革新或技术融合,最后只会“万变不离其宗”。内容和形式可以继续创新,但技术方面没有进步,其附加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火爆势头自然也不在。

AR出版物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持续火爆,但任何新技术的应用在火爆到顶点后都势必会走下坡路。在更遥远的未来,AR技术也许会如同光盘一样,成为出版物中常见的一部分,乃至被逐渐代替。但其火爆态势能持续多久,取决于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END-

本文由安福双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