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3个月2起血案,您为何“血仍未热”?
出行 滴滴,3个月2起血案,您为何“血仍未热”? 出行 | 2018-08-25 19:12 滴滴,3个月2起血案,您为何“血仍未热”? 张书乐

滴滴,还有别的吗?

距离郑州空姐遭顺风车司机杀害事件,只过了短短三个月。又一起滴滴顺风车的血案在乐清发生。

在中国新闻网对乐清案件的一则报道中,当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时,我出离的愤怒了。

“据失联女子好友介绍,自己在收到求救信息后立即联系、滴滴客服,询问司机车牌和相关信息,却被多次告知,稍等‘一个小时’后又是‘一个小时’。”

我脑中,对滴滴贴上的标签是——冷血。

11.jpg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业观察者,我很少参与社会时事的评论,更多的习惯关注互联网行业的产业走向的是与非。

但我今天出离的愤怒了。

滴滴,为何你如此冷血?我想指着“您”的鼻子问“您”。

新闻中客服的话术中,一个又一个的亲,扑面而来,每一句话都客套和官样。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就这样在话术中流逝,一个生命,也在这样毫无破绽可言的话术循环中慢慢走向黑暗。

22.jpg

33.jpg

44.jpg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3个月前,空姐事件中,滴滴的表现是缺位的。只是到了事件终了,反而那个滴滴百万悬赏的归属,闹的一地鸡毛。

这一次,乐清案件中,滴滴的表现,依然是缺位的。尤其是这个嫌犯,在前一日已经被投诉,可惨剧依然发生。

是什么让滴滴的“血仍未热”,而逝者的血已经冰凉?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业观察者,我内心中的答案只有一个——足够庞大的体量,社会不可颠覆的刚需,让平台敢于漠视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生灵。

你可以投诉、社会可以曝光,你还可以不用,但还有更多的人用。

作为一个“行业一哥”,同时也几乎是唯一的存在,平台方又有多少可在乎的!

在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滴滴,还普遍存在着另一种思维:

我只是一个中介,我负责扁平化卖方与买方之间的距离,提供了联络上的方便,我不对双方在完成联络后的行为负责。

你可以试着代入到类似的许多互联网平台引发的社会问题上,你会发现许多平台的事后答复与思维逻辑,就是如此。

远的不说,近的就有拼多多上的山寨问题……

这种思维下,所有的逻辑都变成了商业上的思考:体量够不够大、流量够不够猛、先把市场占据了,其他的以后再说,或许就变成不说了。

纯粹的商业逻辑,也就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的漠视与冷血,变成了一种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纯粹的商业逻辑,才会出现空姐事件后,在悬赏金上的那种纠结与纠缠。

可诸如滴滴这样的平台,并不害怕,它只怕明天、后天以及未来,用它的人越来越少。

55.jpg

但这几乎不可能,因为作为一个行业,在没有颠覆者的前提下,它暂时不担心生存。

它会例行道歉和赔偿,当然,还会在公告里,如3个月前一样,反复提出整改。

或许,出离愤怒下,写下的文字,有些偏激,但我只想说出我的愤怒。

66.jpg

文末,我想引用中国新闻网的报道最后一句话:

年轻的生命,

如花的年纪,

短时间内,接连凋零。

除了道歉和赔偿,

滴滴,还有别的吗?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END-

本文由张书乐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