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盈利,司机“受伤”
出行 滴滴盈利,司机“受伤” 出行 | 2024-04-03 16:33 滴滴盈利,司机“受伤” 洞见新研社

那么即便交出再漂亮的“成绩单”,或许都经不起市场的仔细推敲。

近日,滴滴对外披露了2023年Q4及全年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Q4,滴滴实现营收494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达11亿元;2023年全年滴滴实现营收共计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达5亿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不管是同比大增的营收数据,还是成功扭亏为盈的净利润,似乎都在说明滴滴交出了一份“量质”双升的“成绩单”,但深入剖析这份财报后,却可以发现这些成绩似乎存在“水分”。

比如,通过年报数据可以发现,滴滴的业绩增长,2023年的业务“瘦身”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去年8月份,滴滴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转让给小鹏汽车。

正是这一交易也让滴滴在本年度财务体现上获得了高达36亿元的投资收益,使得滴滴的投资收益净额由2022年全年亏损58亿元增加至2023年全年盈利36亿元。

发现光是通过裁撤造车这个烧钱的业务,就能带来了不少的进账,尝到了“甜头”的滴滴,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选择进一步压缩研发费用和人力成本。

在过去的一年里,滴滴全年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95亿元下降到了89亿元,与此同时,一般管理支出(含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室租金、行政人员的工资等)则从2022年的170亿元降低至2023年的84亿元,缩减规模达到51%。

并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2023年滴滴的总营收虽然高达1924亿元,但实际上,2023年总成本也有1981亿元,简单来说,从主营业务的经营收入来看,滴滴仍然是亏损的。

如此看来,滴滴扭亏为盈的背后,业务创新驱动并不是主因,反倒是造车业务、研发费用和人力成本的牺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2023年恢复上架和疫情结束双重利好下,滴滴的主营业务表现依然不够理想,这背后或许与司机收入下降,导致的核心内驱力不足有关。

2023年Q4滴滴的经营成本为416.39亿元,交易量为29.31亿单,滴滴司机单均收入约为14.21元。可以看到,司机的单均收入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Q4环比Q3下滑6%,再创新低。

滴滴司机收入焦虑未得到缓解,一方面是由于滴滴平台开闸放水,引入司机,造成行业过于饱和。

2023年,已经多地发文称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比如,去年11月29日,重庆市交通局发布2023年1—10月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月均出勤接单的网约车车辆约5.9万辆,仅占中心城区网约车总数的53%。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1.1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不少网约车司机明确表示,受行业竞争影响,目前收入相较于几年前下滑明显,几近腰斩。

另一方面,滴滴定价下降,且抽成提高也是司机叫苦不迭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7月,温州、广西等多地滴滴司机放出了降价后的单价,司机每公里收入仅有1块2毛多,快车降价后的价格甚至和以前的特惠价差不多。

在司机因为单价的定价下降,而收入缩水的情况下,滴滴将抽成比例拉高,成为了压倒司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国内出行业务GTV(平台交易总额)是716.92亿元,平台销售额(平台提走的部分)为135.25亿元,滴滴平台抽成比例约为18.9%。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阳光行动”持续推动各网约车平台降低司机抽成,但滴滴司机的境遇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愈发恶劣。

根据海报新闻报道,在济南、成都等地3月份随机调查的订单发现,滴滴抽成低于20%的订单仅占一成,特惠订单抽成普遍在27%-29%。”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司机单均收入再创新低,全年下滑10%。

虽然在当下这个全民跑网约车的时代,司机已经没那么稀缺,但保障司机权益,始终是网约车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切实维护好先加入的司机群体,保障他们的收入与权益,才能让网约车行业走的更远,如果2024年,滴滴仍未能在取得自身业绩增长的同时,照顾到网约车司机的利益,那么即便交出再漂亮的“成绩单”,或许都经不起市场的仔细推敲。


-END-

本文由洞见新研社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